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酒店长条会议桌价格,以及会议桌价格多少以上属于固定资产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艰难的视频会议
年底了,意大利客人预约了许久,要开一个年底视频会议。我有点发怵,他们的英语水平,跟我还差,而我意大利语是一窍不通,面对面沟通呢,见得到表现和动作,以及必要时的笔画手写,加上翻译软件,基本上能顺利沟通,而这视频会议,怕也是不轻松。不过也好在有视频,比纯语音还是强点。
抱着一试的心态,按约进入客人预订的ZOOM会议室。乖乖!对方四个搭档都在,而且很显然用的专业摄像、投影。四个搭档,分散坐在长条会议桌一溜,而我,用的手机,对方画幅之大,我这里屏幕之小,根本看不到每个人的表情。更有甚者,他们都还各自带着口罩!根本就不知道他们谁在讲话。
打个招呼,嘘寒问暖之后,开始了会议主题。我聚集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努力分辨他们到底在讲英语还是意大利语,而情况就是他其中一个英语讲着讲着,突然会蹦出意大利语跟其他人商量,我努力分辨:这是在跟我说话呢还是他们内部在交谈?反正也听不清楚、也听不懂……
等他们讲完,我在重复一下我听到的话,请他们确认我收到的意思是否正确,哈哈,这又是另一个逆向反问和跟我再确认他们自己是否确定听懂了我英语讲的部分!哈哈,一个意思,会这样倒来倒去的重复着,整个会议一个小时,终于弄清楚了他们谈的两个主题:
国内了解到的关于2022年海运费走势的判断。第二个产品性能显示文件急需(第二个是
技术性问题不作赘叙了)。
第一个问题已经被讨论成百上千次了,自从海运费从2-3000美金涨到1万5-6千美金之后,时不时有人抱怨和问,会不会再涨啊?会不会下降啊?
说了一下国内的看法,和一些基本的预判。价格会有所回调,但是不会有大的回调。至少2022年上半年普遍看法不会再涨了,回调2-3千美金可能会有。但是想要回掉到3-4千那是根本不可能,8-9千也都是极低概率事件。
客人发愁了,海运费这样的高位运行,直接导致他们21年直接亏损,产品运费直接导致他们销售价格需要上涨50%了,而他们21年年初只调整了不到20%,这意味着整个21年他们基本上都是亏本出售。这次会议他们的目的就是确立是否要再次给他们下面的客人再次调整价格,因为他还期望海运费总能回调回来,目前看来是不可能了。我也鼓励他们要涨价,这对所有的从中国进口的市场供应商都是一样的,不要过分担心。同时也讲了国内出口欧洲的产品,量其实并没有减少,一些工厂甚至还有增长。
听完他们信心提高了一些,然后内部意大利语又叽里咕噜的商量了下,说他们下周开始发通知给所有客人正式提价,等候他们消息了。
下周是否是恰当的时机,他们会给他们客人提价多少?这些都是需要一些调研和技巧,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认真研究过这些没有?
希望他们最终能度过这次的风波、艰难时刻,我们也会跟他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争取成为市场的幸存者!最终的胜利者!
电脑不超5000元、会议桌最少用20年 重庆晒预算“账本”
原标题:电脑购置不超5000元、会议桌最少用20年……重庆晒2021年预算“账本”
台式电脑购置每台上限5000元、会议桌等用品最少使用20年……日前,重庆市级2021年预算公开评审结束,37个市级部门、807个项目,审减资金2.6%。总体上看,2021年项目支出预算在2020年压减的基础上保持了“零增长”。
重庆预算公开评审改革始于2018年,2018年至2021年四年部门预算,分别审减16.3%、10.7%、4%、2.6%。重庆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公开评审核心是零基预算,改变过去分配预算“基数+增长”和固定来源“切盘子”的做法,不再以上一年预算数或决算数为基数,从零开始,由市人大、市审计、市财政、行业专家等组成评审组,逐一评审预算项目有没有依据、绩效设置合不合理、项目实施有没有条件、经费预算是不是恰当。
据了解,今年是重庆开展预算公开评审的第四个年头,与前三年相比,公开评审的最大特点、最大变化,就是注重了支出标准体系的应用,这也是预算管理改革持续深化的具体成果。
支出标准,就是将部门花多少钱分解为干什么事、干多少事、要多少钱,然后对每件事逐一形成用钱的标准,每年预算的时候,部门单位就对照标准申请预算。“支出标准,能够为预算单位提供一个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的财政资金使用环境。”该负责人说,建设支出标准,目的是推动预算从“控盘子”转向“控标准”。
比如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今年1月1日起将实施新标准,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购置每台分别上限5000元和6000元,办公桌椅、沙发、茶几、书柜、会议椅最少使用15年,文件柜、保密柜、茶水柜、会议桌最少使用20年。与2011年标准相比,新标准更严更细,该标准已作为编制和审核资产配置计划和配置预算、实施政府采购和资产处置管理的基本依据。
目前,重庆市级已形成了全面覆盖、分类合理、互不交叉的87项项目支出类别、339项支出明细类别,将支出标准划分为法定标准、固定标准、暂定标准三类,按照急用先出、查漏补缺的原则,今年已制定了培训、课题、规划、会展、招商经费等66项支出标准,计划一年建框架、两年出成效、三年全覆盖。
当然,支出标准并非一成不变。重庆明确,预算支出标准建设将与经济发展、物价变动、职能调整、制度变化等一一对应、不断完善,确保不因经济发展、物价变动影响预算标支出标准可执行性,不因职能调整、制度变化影响预算支出标准完整性。
边建标准、边用标准、边管标准。目前,重庆正在探索将支出标准应用纳入部门预算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将支出标准管理嵌入预算一体化系统,让重标准、懂标准、用标准、守标准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一种势能,纵深推动预算管理改革。
(来源: 华龙网)
改变历史的三天——遵义会议在生死关头挽救中国革命
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从建党到开国,中国共产党走了28年,时空坐标的中点落在1935年的遵义。一场为期三天的会议,改变了中国历史。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召开是14年,从遵义会议召开再到新中国成立也是14年。中国革命前14年苦苦探索,几经起落;后14年昂首阔步,走向胜利。
历史何以在遵义转折?
遵义会议会议室。新华社发
转折,舵手一易上新途
隆冬腊月,娄山关的雪纷纷扬扬,遵义城的人熙熙攘攘。
记者登上遵义会议会址的二层,木质楼板嘎嘎的响声仿佛穿透了历史的尘封。
缓步走进这个改变中国历史的会址,眼前的国家一级文物——长方形会议桌,仿佛无声地诉说着那三天的字字句句,墙上的纪念馆镇馆之宝——挂钟,似乎不断回响着那三天的分分秒秒。
遵义城俯瞰图。光明日报记者吕慎供图
86年前,也是这般时节,窗外天寒地冻,屋里却在激烈争论。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扩大会议,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军事路线问题。
据《红军长征史》记载:“遵义会议一共开了三天,气氛紧张激烈,发言的声音很高,每天总是开到半夜才休会。”
桌下的火盆虽然难以驱散满屋的寒意,但毛泽东铿锵有力的发言却让与会的年轻革命家们心头滚烫。躺在一张藤躺椅上参会的王稼祥带着枪伤、发着高烧,听完发言后坐直了身子,为毛泽东热烈鼓掌,他坚决提议请毛泽东出来指挥部队。
会议形成了12000多字的总决议,总结了失败教训,通过了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长征前建立的军事指挥“三人团”、决定北渡长江创建新的根据地等决议。伍修权在遵义会议结束后写下了:“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邓小平同志后来在评价遵义会议时说:“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历史的回响,是宗旨的传承,是现实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
自主,批判教条定方向
1月25日清晨,遵义会议会址迎来了当天的第一位参观者。“从小就在课本上看到这栋楼,今天终于见到实物了。”63岁的河南游客鲁峰面对这座中西合璧的二层建筑难掩激动之情。这位河南省排球队的退休教练驾车从郑州出发,先到韶山,再到遵义。“就是在这栋楼上毛泽东主席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袖。”鲁峰仰望会址,喃喃自语。
领袖不是从天而降的。长征前毛泽东虽已被撤销了军事指挥权,但他始终对中国革命的前途保持着巨大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路走来,他不断争取党和红军领导层的大多数,努力挣脱“左”倾冒险主义的枷锁。以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突破乌江、智取遵义等为前奏,毛泽东在军事上的精准预判和卓越才能得到实践的充分检验,红军上下逐渐形成了对毛泽东的战略战术的信任。
遵义会议前,张闻天和王稼祥在贵州黄平曾有一段“橘园对谈”。王稼祥问:“红军下一步怎么办?博古、李德再这么搞下去能行吗?”张闻天答:“我考虑再三,他们再来指挥部队不行。还是要毛泽东同志出来!毛泽东打仗比我们有办法。”
“长征初期,中国共产党年轻的革命家们经历了激烈的争论,以博古、李德为代表的军事指挥者教条执行着共产国际的意图,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民族脊梁坚决要求走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独立自主之路。遵义会议正是以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胜利而彻底结束了这场争论。”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遵义会议精神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徐静说。
多年后回顾这段历史,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人不懂中国情况,这怎么行?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次会议批判了教条主义。”
传承,红色基因育新机
“遵义的红色遗迹还远远没有发掘充分。”遵义会址纪念馆原馆长雷光仁认为,“十四五”期间国家将重点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这对于遵义是一个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不仅将带动遵义“四史”研究的突破,还能够让市民和旅游者通过更好的旅游体验,实现润物细无声地接受红色文化滋养。“每年都有300多万人到会址参观,随着长征文化公园的建设,不仅将有更多游客,还将促使大家想多住几天,在遵义探索全域红色旅游的新发现。”
“我计算过,红军长征一天至少要走40公里,相当于每天走6万多步,而且都是在与恶劣的环境和凶恶的敌人的斗争中走完的,没有非凡的信念支撑,难以想象。”来自遵义红花岗区的红色义务宣讲员孔霞已经讲了7年红色故事,她的书房里珍藏着她的爷爷——遵义会议纪念馆首任馆长、老红军孔宪权的生平照片。“我通过整理爷爷的故事了解了整个长征,再把这些故事带到学校,讲给孩子们。”孔霞说,她业余时间都用来整理和传播遵义会议和长征的故事。
遵义人爱红色,传承红色基因在这座城市里有着强大的吸引力,“转折之城”是市民最喜爱的雅称,不用组织,社区有红色物业,广场有红歌对唱,商店有红色手伴。2014年遵义的党史爱好者还在全国率先自发成立了长征学学会,身为学会秘书长的雷光仁告诉记者,学会有200多名会员,个个都是义务讲解员和红色文化传播者,每年学会组织的专场宣讲有200多场。而自2016年7月以来,遵义会议纪念馆就以“长征与遵义会议”为主题在全国各地举办巡展,每年参观人数超过200万人次,成为传承长征红色基因、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流动讲堂”。
“遵义会议精神对于贵州有着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遵义会议精神研究”项目首席专家徐静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走出一条发展新路。而遵义会议精神中蕴含的“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等价值追求已经融入脱贫攻坚等工作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的交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脱胎换骨。2018年实现了公路的村村通、组组通。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6条高铁,让贵州从西南一隅变成了连接西南和华南、中南、西北的交通枢纽。最令贵州人自豪的要数万山丛中那些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的桥:北盘江大桥、坝陵河大桥、鸭池河大桥……红军战士曾经用双脚丈量过的黔山大地,如今已再无险途。
遵义会议精神带领贵州人民走进新时代,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从实现整体脱贫到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从大数据产业独领风骚到基础设施飞速发展,贵州再也不是贫困落后的代名词,而是后发赶超的“模范省”。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1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