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亨氏果泥和小鹿蓝蓝果泥那个好,以及亨氏果泥为什么比小皮便宜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辅食赛道,监管即将进入高标准时期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的逐渐优化,以及二胎政策的实施,我国婴幼儿辅助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婴幼儿辅食产业也逐步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01
国产品牌快速崛起
中国婴幼儿辅食市场相对国外市场起步要晚,早期婴幼儿辅食市场被国外婴幼儿辅食品牌瓜分,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
国内外常见的辅食品牌包括伴宝乐Babybio、嘉宝Gerber、亨氏Heinz、禧贝Happybaby、爱思贝Earth’s best、La tourangelle、泓乐Holle、美林Mellin、美乐宝Milupa、贝唯他Bebivita、喜宝Hipp等。
在某电商婴幼儿辅食销售排名TOP 10 品牌中,仅四家为国产品牌,且嘉宝、亨氏、小皮三个进口品牌占据前三,可见,在辅食的选择上,消费者更倾向于进口品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市场对婴儿营养辅食产品的需求增速迅猛,如健合集团、贝因美、旺旺食品、亲亲食品等婴配粉行业、休闲零食行业的头部玩家开始发力婴童零辅食领域。
除传统品牌之外,也有不少跨界企业进入该领域,如2020年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扎堆进入市场。经过一年发展,三只松鼠小鹿蓝蓝、良品铺子的良品小食仙、百草味的童安安小朋友都取得了不错成绩。
在辅零食这个被国际品牌长期占据主导的赛道上,国产品牌正在快速崛起。
02
同质化严重,市场仍存弊端
目前,婴儿辅食的开发生产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单调,产业不成熟的状态,也是近几年国内婴幼儿辅食市场才迎来激烈竞争和快速发展。但是激烈之下,又有产品同质化、局部地区陷入价格战等问题。
为了占领市场,部分企业盲目的扩张,导致市场同质化的产品越来越多,国内整个辅食市场主要以植物性辅食为主,包括米粉、面条、饼干、果泥、溶豆等品类为主。
仅有机米粉一项,市场上蓝莓、草莓、原味的产品成千上万,其本质都一样,配方、口味、工艺、包装大同小异。让消费者看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择哪一款好。
米粉作为辅食市场的“头把交椅”,几乎占到了辅食产品的一半,这也造成了国内品牌长期处于同质化,给人一种辅食市场趋于饱和的假象。而动物性辅食少有涉及。
为了突破“局部饱和”的怪圈,辅食品牌纷纷走上差异化道路,在植物性辅食同质化的背后,动物性辅食潜力无限,或将迎来红利期。
现如今,新兴品牌产品线基本上都包含基础调味料(各种猪肝粉、虾皮粉、海苔粉之类)、小零食(山楂棒、鳕鱼肠)等。虽然生产动物性辅食产品的企业还比较少,但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就目前辅食市场来看,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在谷物类之外的其他产品领域作出差异化探索,而除了米粉品类的增加,细化到添加营养元素的产品也不在少数。
03
即将进入高标准时期
近两年,国家政策的趋严让整个辅食行业不断提升标准,从准入门槛到原料选择都在提升。
2017年1月,我国发布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在细则中,统一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要求,也加强了婴幼儿食品生产许可的条件。
而在2018年,国家卫健委对《婴幼儿辅食添加营养指南》卫生行业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到了2020年5月份,此规定正式发布,并于2020年11月1日起施行。
在同年的2月,发布了《婴幼儿配方食品备案管理办法》,还发布了《关于发布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的公告》,并规定了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中镉的临时限量值为0.06mg/kg。
在2019年6月,发布了《2019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明确要求了婴幼儿配方乳粉和辅助食品生产企业自查率达到100%。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发布,也对辅食企业生产的产品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不仅可以让宝妈们的辅食喂养做到心里有底,而且让辅食市场教育有据可依,同样也规范了辅食企业的产品生产。
未来,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消费者,对辅食产品的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随着消费的升级,未来的优质产品也将会越来越多。
企业如果原地不动的话只会加速淘汰,因为依照目前的发展来看,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未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04
融资现象突出
我国婴儿辅食行业消费规模持续上升,近十年的市场消费增速保持在20%左右,2018年的市场规模接近300元,预计到2024年我国婴幼儿辅食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36.23亿元。
自2016年全面二胎的开放以来,我国每年的出生人口数量稳定增长,正是出生人口的增加,给婴幼儿辅食食品带来潜在的需求量。
在整个辅食发展的大背景下,想要占据一席之地,企业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对产品不断的进行研究创新。这就需要企业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不少辅食品牌选择通过融资来增强自己的资金实力。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4月,秋田满满获得A轮1000万美元融资;金多多得A轮1亿元融资;宝宝馋了4个月内连获两轮融资;米小芽获得A+轮新没资产融资;婴幼儿零辅食品牌“窝小芽”已连续完成A轮和A+轮各数千万元融资,由不二资本领投,璀璨资本跟投。
频频融资的背后,是国产婴幼儿辅食品牌的出色市场表现。并且在资本的加持之下,推动了辅零食市场的火热,让原本就处于爆发前期的市场受到了更多关注,而这些品牌在辅食领域发展的都比较好,因为有了资金,就会对产品、团队、营销等等进行加强。
不过,仍需注意的是,虽然消费人群数量庞大,但市场渗透率很低,目前我国婴幼儿辅食的市场渗透率仅为25%左右,与欧美国家80%的渗透率相差甚远。在资本的加持下是否能改善这一现象还有待观察。
母婴行业解析:果泥与果汁泥区别
作者:李鑫宇
运营:铁兵
监审:范慧新
前两年,婴幼儿果泥市场出现了与果泥仅有一字之差的产品——果汁泥,两者虽说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产品区别是比较大的。果泥,顾名思义,就是指水果经去除皮、核等简单处理后,做成泥状的产品。而果汁泥是将果泥和果汁混合在一起。
因为婴幼儿果泥产品拥有着天然营养、无添加、便捷等优势,但是其制作过程并不繁琐,再者因为自身优势容易被替代的原因,所以这类产品竞争优势还是比较薄弱的,需要其提升产品力,让价值追上其价格,以便于打开市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01
果汁泥的出现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婴儿辅食行业消费规模持续上升,近十年的市场消费增速保持在20%左右。2021年我国婴幼儿辅食市场规模约489亿元,同比增长10.14%。而佐餐辅食—果泥作为辅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辅食行业的标配品类。
婴幼儿从6月开始可以逐步给宝宝添加辅食,基本上都是从泥糊状食物开始添加,宝宝每天进食水果的量:7~12个月为25g~50g、1~3岁为150g~200g、学龄前儿童为150g~300g。
果泥也是目前婴幼儿辅食的主要品类之一,现在市场中还出现仅有一字之差的“果汁泥”,其差别还是较大的。比如星圃的婴幼儿西梅泥配料表只有西梅原浆100%原浆;亨氏果汁泥苹果草莓配料有苹果浆、苹果汁、草莓、浓缩柠檬汁。而婴幼儿果泥大多数都会以水果作为原料,比如宝宝馋了婴幼儿水果泥配料有苹果、蓝莓、梨、香蕉、水蜜桃、黑加仑;小鹿蓝蓝婴幼儿苹果黄桃黑加仑泥的配料有苹果、黄桃、黑加仑。
目前心迪妈妈、亨氏等都布局了果汁泥市场。在价格上,果泥与果汁泥也存在较大差距,亨氏果泥净含量78g售价为11.7元,而果汁泥净含量120g售价为6.7元,心迪妈妈果泥净含量100g售价为14.5元,而果汁泥净含量300g售价为18元,目前来讲,果汁泥似乎更像是果泥的“平替”。
02
定位辅食or饮品?
果泥是目前宝宝在辅食添加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食物之一,因为水果可以给宝宝补充维生素。但是目前有部分产品在宣传语中主打功能性,比如亲宝宝有机蓝莓果树莓苹果梨泥宣传富含花青素、眼睛亮晶晶,有机苹果香蕉泥宣传多种维生素、天然保护力等等,但是食品是不能暗示功能性的,因为它就只是食物,并没有特殊的功能性。
其中,大部分混合水果果泥产品宣传多种口味,营养搭配、适合辅食添加初期,为宝宝提供水果力量,多维营养搭配,打造宝宝的维生素乐园、一袋分量刚刚好,满足宝宝1天的水果摄入量等等,宣传语中并不含有功能性词语。
目前,果泥可以说是很多宝妈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都会选择的产品,但是果泥的定位是婴幼儿辅食并且还有相应的婴标标准,果汁泥并没有,有的果汁泥产品执行标准是婴标,但是还有的产品执行的是饮料标准。
果汁泥的定位是婴幼儿辅食还是饮品?对此心迪妈妈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果泥是婴幼儿辅食,而果汁泥属于饮品。并且消费者的教育需要提升,果泥是婴幼儿辅食执行《GB 1077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辅食是孩子在6个月左右必须要添加的一个品类。而果汁泥属于饮品,果泥和果汁饮很多消费区分不开,就会形成价格对比。果泥的销售空间足够大,理性消费才能让销售有更大提升而不是只求“最贵”。
03
品质上存在一定差距
果汁泥和果汁因“一字之差”也定位不同,因为大多果泥产品中不额外添加水,都是水果泥或果浆,而大多数果汁泥中基本都是果汁混合果泥并且很多产品额外添加了水。笔者询问“亨氏”官方旗舰店客服得知,果泥采用水果原浆调配,不加水,但果汁泥采用水果原浆和果汁制作,有加水,两者都适用于6个月以上宝宝。而笔者询问“婴儿乐”官方客服婴幼儿果泥和婴幼儿果汁泥的区别时,该品牌的客服表示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
据了解,果浆是指用水果或水果的可食用部分经打浆工艺制得的含汁液、是未发酵的浆状产品,或者在浓缩果浆中加入该种原果浆在浓缩过程中失去的天然等量水分所得的产品,可能有部分水果原浆还会添加其它元素,来进行口感、口味上的调配。
而果汁泥的很多产品都有添加浓缩果汁。比如婴儿乐的苹果樱桃黑加仑果汁泥配料表为苹果原浆、浓缩梨青汁、针叶樱桃原浆(8%)、黑加仑原浆(4%)。因为浓缩果汁在还原过程中可放入糖、水、柠檬酸等调味剂,口味可根据需要任意调节。并且浓缩果汁在高温提纯过程中由于蒸发掉了水果的原有水分,破坏了水果的营养分子,使营养部分甚至大部分流失,因为营养价值不高,并且原材料的差距也会导致产品品质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且各品牌间婴幼儿水果泥产品差异并不大,产品同质化也较为严重。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后,婴幼儿果泥也只是在水果搭配上有所拓展,并没有过多创新性发展,主要还是因为婴幼儿果泥的定位就是天然、无添加,所以在创新性地提升上有些困难。
心迪妈妈负责人告诉《母婴时代》,“果泥真正要扮演辅食的角色,跟辅食进行组合营养销(组合套餐)并且要产品细分,寒性水果和温性水果的使用功能细分、产品使用人群的细分、根据孩子的体质进行匹配及年龄段的不同产地细分、北方水果和南方水果的细分等等都是可以创新的方向。”
04
成本不一样?
目前很多辅食品牌都推出果泥产品,近年来市场规模也在稳定增加,这意味着婴幼儿果泥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因此还有品牌选择布局价格较低的果汁泥产品来入局婴幼儿果泥市场。
果汁和果汁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因其原材料有所差距,所以其产品成本并不相同。心迪妈妈负责人也指出,果泥与果汁泥的成本有一定差距,果汁泥的含水量会比果泥高。
因为,配料有单纯的水果和水果原浆两者之间是存在差距的,果泥一般都是由水果制成,但有不少产品为了节约成本,产品的配料中都有水,比如Babycare光合星球旗下儿童进口发酵乳果泥配料表有香蕉泥、水、猕猴桃浆、桃浆、发酵乳、燕麦片、全脂乳粉、柠檬酸。启茁果泥、功夫小鸭果泥、贝比玛玛果汁泥等产品,尤其是功夫小鸭果泥、贝比玛玛果汁泥配料的第二位都是水。
所以,不管是果泥还是果汁泥,产品中水的含量越多就代表产品的水果含量越低,大部分果泥产品都是水果或者水果原浆。其产品成本肯定要高于添加水果汁或者浓缩果汁和水的果汁泥,并且浓缩果汁的价格成本也远远低于新鲜水果。
05
执行标准一样?
儿童食品赛道的火热、资本的涌入,“产品质量”始终是儿童零食企业和品牌生死存亡之关键。一个具有潜力的市场,只是为品牌提供了入场券,要想在儿童零食市场脱颖而出,还需要具备更强的产品力。
尤其对于在“安全性”上要求更高的儿童零食细分赛道来说,产品的执行标准也是安全性的体现,而婴标则更能够体现婴幼儿辅食的安全性,因为婴标代表的是相对比较严格的、只针对婴幼儿群体的营养指标和安全要求。
但是,查看果汁泥和果泥两者的执行标准,目前果泥婴幼儿辅食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GB 1077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而果汁泥儿童饮品有相应的儿童饮品的团体标准,但也有不少按照《GB/T 10789-2015 饮料执行标准》生产。
目前还有产品“冒充”婴幼儿果泥,比如爱妈海果泥,虽名为“果泥”,但它确实披着“果泥”皮,执行标准却是《GB/T 31121-2014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的饮料。虽然这种情况较为常见,不少杂牌利用婴幼儿辅食的红利来赚取短期利润,但伤害的是整个婴幼儿辅食市场的形象。但是目前有的果汁泥产品执行标准也是婴标,比如亨氏的苹果山楂红枣泥,其产品执行标准是GB 10770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标准。
近几年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发生转变,使得婴儿辅食类食品消费逐渐提高,向着更高品质进发。并且随着新生代家长消费人群愈发理性化,未来婴幼儿果泥市场还需要产品不断提高自身的卖点和优势,并且提高其产品的自身价值,也是在迎合整个消费市场的变化。并且国内辅食市场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伴随着辅食阵营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还需将产品质量放在首位,不断提升自身标准,努力进行研发创新、升级品质。
行业思考:因为水果营养丰富,但是有很多家长并不喜欢给宝宝吃冰冰凉凉的水果,而且当下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方便快捷更加在乎,有娃家庭也因为各种因素在照顾孩子方面时间不是特别宽裕。所以这个时候,很多宝爸宝妈就把目光转向了各种水果制品,并且婴幼儿果泥拥有着天然营养、无添加、便捷等优势。虽然目前儿童水果泥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品牌分界线,但是已经有不少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开始冒头。伴随着近些年儿童食品的发展很多产品和品牌利用儿童果泥来打擦边球,果汁泥与果泥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其产品的成本和品质也大相径庭。